撥動生命的琴弦 音樂社工陳建宏老師專訪

你是否記得在一人一樂器上,自彈自唱的老師?他是這學期由彥君老師邀請至山中協同教學的陳建宏老師。他不僅是厲害的音樂表演者,更是用熱情克服困難,踏上音樂道路的「逐夢者」。

本文將介紹陳建宏老師的逐夢之旅,他在國中時期是如何發現自己的夢想?有了夢想,就一定能成功嗎?

夢想發芽:找到你最愛的事情,讓它發亮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在新生入學測驗時,陳老師因不明白「能力分班」的規定而隨意寫答案,被分至「後段班」。幸虧當時導師發現他資質較佳,便想方設法將他轉入「前段班」。踏入新班級,以為可以有個錦繡前程,卻發現要面對的是一張張充滿敵意的臉孔。

    敵意從何而來?一次段考後,同學們因為他成績相對落後而鄙視他;老師因他家境窮困,沒錢補習而放棄他。同學們與老師對他長期的冷暴力讓他極度憂鬱,直到他拾起表哥送的舊吉他。這把吉他是他生命中的星星火花,讓他的心開始綻放,也將傷疤焚燒殆盡。他開始自學吉他,主動去圖書館找吉他教本,從簡單的和弦練起,最後學會自彈自唱。音樂讓他不再在意旁人的眼光,讓他擁有一個稚嫩而偉大的夢想,而機會在此刻鄭重地敲響他的門—畢業旅行的營火晚會表演。

    營火晚會表演,每班必須派人參加,當老師詢問全班時,他毫不猶豫地舉手。老師第一次選擇無視他,再詢問一次班上的結果,依然只有他挺直的一隻手,以及迫切渴望的眼神。老師別無選擇,只好警告他:「不要丟我們班的臉。」表演現場,周圍是鬧哄哄的談話聲,沒人理會站在舞台中央的他。他抱著吉他,緊張的彈奏幾個和弦,接著輕聲唱起:「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江……」彷彿說故事般的瘖啞嗓音緩緩淌入觀眾的耳中,紛擾聲漸弱,只餘歌聲、琴聲在場中繚繞。

    他感受到眾人的視線,決定閉上雙眼,隨著最後一聲琴音落下,波濤般的掌聲將他淹沒。這是他在國中三年裡第一次受到別人的肯定,滾熱而真實的成就感讓他意識到:「這是我的舞台,也是我的夢想。」

    因為緊握住一次機會,音樂讓他不再平凡,讓他的夢想開始發芽。

夢想封裝:上帝關上一扇門,也會留一扇窗

    一場成功的表演,消除了班上對他的敵意,同學們爭搶著用講義、考卷來換取陳老師的吉他授課時間。有了補充的講義、考卷,陳老師的成績也逐漸進步。他滿懷信心向父親說出他的夢想,現實卻毫不留情地向他揮出一拳。因為家境清寒,父親希望他就讀電機科系,未來才能找一份穩定工作,賺錢養家。面對這一拳,他只能含著血吞下,卻不想就此倒地。

    於是在十七歲那年,他去唱片製作工作室當助理,試著描繪夢想的輪廓。某天,某位知名音樂製作人提前抵達這間工作室,在等待的時間給了他表演的機會。他進到錄音室,明白成功近在眼前,決定唱當時正流行的電影主題曲。他站在麥克風前,緊張而顫抖地唱出第一句,但第一小節尚未唱完,音樂製作人便打斷他的表演,直白且冷酷的問他:「你覺得你有什麼資格成為歌星?你有周華健那樣的長相、身高?還是有江蕙那樣獨一無二的歌聲?」一番話將他幾年來累積的自信徹底粉碎。畢業後,他聽從父親的建議選讀電機科系,把夢想封裝整整二十二年。

逐夢踏實:擇你所愛,愛你所擇

    直到四十歲,那時的陳老師從事高風險、高壓力、高薪水的職業已十八年,枯燥乏味的工作將他的生命一點點剝削,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幾近於無,他彷彿回到國中時代憂鬱、痛苦的自己,走到路的盡頭,不知該何去何從。他雖然衣食無缺,心靈卻是一片荒蕪沙漠。於是他將塵封的夢想開箱,決定繼續追夢。與家人溝通後,他毅然決然辭去了高薪的工作,開始四處表演。

    陳老師逐漸發現,在音樂的道路上,從來就不只有當明星一個選項。只要能夠與人交流、分享音樂,就是他的夢想。一路走來,他曾在酒吧駐唱、街頭賣唱、教堂表演;曾教導少觀所的迷途少年唱歌及創作;也曾教導原住民社區的孩子們彈吉他。如今他在山中教導同學們唱歌與創作,也會去養老院表演。這段時間,做為一名音樂人他接觸許多團體、跨越不同領域,不知不覺踏上一條閃閃發亮的道路,用音樂指引迷途的人走回正確的道路、讓懵懂的青少年展現自信與風采,讓生命與生命之間互相碰撞,產生悸動與改變。

    陳老師並非在鎂光燈底下、演唱會上受粉絲崇拜或熱愛的大明星,卻是用音樂實現社會價值,幫助不同領域、不同年齡的人們,透過音樂,找到人生方向的「音樂社工」兜兜轉轉,陳老師走回原本夢想的道路上,他豁然明白:我們往往因為缺乏自信,害怕失敗,與夢想擦肩而過;如果能夠勇於嘗試,把握機會,命運會為夢想裝上翅膀,在蔚藍天空不斷翱翔。